关于对安徽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第0793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资源开发处 时间:2022-06-27 14:55:09 字体:   

朱观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皖江文化公园助力美丽长江经济带的提案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长江流经安徽416公里,素有“八百里皖江”之称。皖江流域山水秀丽,人文荟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生态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三大行动,促进长江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弘扬和旅游转型发展,助力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发展。

  一、实施“生态保护”行动

  一是深抓“大保护”。围绕“水清岸绿产业优”,配合推进沿江岸线分级管控措施,着力推动优秀文化、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的有机统一。对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文旅项目一律作出调整或清理。推动旅游景区新增污水处理设施和运用清洁新能源,4A级以上旅游景区80%以上内部景交完成车船动力“汽改电”。长江干流安徽段水质连续6年保持为优。二是深抓“大治理”。组织开展旅游景区专项检查督查,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环境保护不力的景区,分类进行处理。关停3A级以上景区5家,批评警告4A级旅游景区8家,拆除旅游码头2处。马鞍山采石矶景区把薛家洼长江生态环境治理与5A景区创建工作紧密结合,依法拆除非法码头69个、散乱污企业37家、其他违法建设190处。三是深抓“大修复”。积极参与做好河(湖)长制、林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巢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等相关工作。会同林业、水利、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推进沿江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利风景区内的环境整治保护。实施“绿色豁口”“开垦疤痕”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马鞍山采石矶东岸线、铜陵大铜官山公园、安庆石化公园和各地滨江公园等景观生态工程100多处。芜湖“十里江湾”等滨江公园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

  二、实施“文化传承”行动

  一是稳步实施文物维修保护工程。“十三五”以来,争取国家资金5亿多元,实施了170多个项目,一大批古建筑、古遗址得到了维修保护,文物本体和环境、消防安防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芜湖繁昌窑遗址、滁州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有效实施。长江流域32个县(市)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岳西王步文故居维修工程及太湖刘邓大军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陈列布展等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顺利开展。二是扎实推进遗址考古挖掘工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凌家滩遗址自2013年以来,先后投入6.3亿元,实施墓葬祭祀区保护展示、防洪工程和村民搬迁安置等十几个重大项目。考古工作成果丰硕。和县猿人遗址猿人头盖骨,年代与北京人年代基本相当。东至华龙洞遗址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在我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古人类化石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研究新的重大进展。凌家滩遗址自1987年发掘以来,先后共进行11次发掘,发现大量珍贵文物,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肥西三官庙遗址出土18件夏代晚期二里头时期青铜器,是我国夏文化考古的重要发现。三是精心组织艺术创作展演。组织实施戏剧创作孵化计划,支持皖江八市孵化剧目58个,涌现出庐剧《等不到今生等来世》、黄梅戏《鸭儿嫂》等优秀剧目。举办“优秀新创剧目展演”“地方戏曲(声腔)汇演”“有戏安徽·点亮剧场——剧场复苏演出季”等活动,舞剧《立夏》、儿童剧《少年行》以及《女驸马》《天仙配》等传统经典剧目,深受群众喜爱。 四是多措并举强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明确国保单位、省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推动实施芜湖古城复建、铜陵大通古镇保护提升、安庆历史文化街区连片保护性开发等一批文化遗存保护利用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第四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湘鄂赣皖四省非遗联展等非遗展示展演活动。黄梅戏入选国家级非遗优秀保护实践案例。挖掘利用文化遗存,支持以长江文化为主题的现代传媒、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业态创新。

  三、实施“文旅融合”行动

  以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核心,整合长江沿线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一是丰富产品供给。着力建设精品景区。提升旅游景区文化、科技、绿色含量,拓展休闲、度假、体验功能。充分发挥九华山、天柱山、方特、采石矶等沿江5A级景区示范引领作用。指导支持琅琊山全力争创5A级旅游景区。着力培育新型业态。研学、自驾、民宿、康养等旅游新业态持续涌现。芜湖三只松鼠小镇、泾县宣纸小镇、青阳茶溪小镇、铜陵大通古镇等一批特色旅游小镇以及玻璃栈道、房车露营、低空飞行、滑道滑雪等旅游项目精彩纷呈,铜陵“码头书屋”等阅读空间成为网红。二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策划打造皖江诗意美景之旅、皖江风景道自驾之旅、渡江战役遗址公园红色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牵头推出长三角名城名镇等“七名”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和沪苏皖长江水道踏歌之旅等。好戏安庆、欢乐芜湖、诗歌马鞍山等沿江城市形象深入人心。三是推动公共文化发展。指导支持马鞍山、安庆、铜陵三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断提升沿江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支持沿江城市承办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文化馆年会、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合作机制大会暨长江经济带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论坛等多项全国性公共文化服务行业盛会。安庆市博物馆新馆、铜陵市数字铜博物馆等一批博物馆建成开放。《烽火江淮——安徽革命史陈列》《渡江第一船暨芜湖解放70周年主题展》《新四军在皖南》入选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决胜—全面小康路上的安徽》入选20项重点推介展览。

  2022年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大力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2022年3月,召开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视频调度会议。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我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推进。下一步主要工作有: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并积极与文化和旅游部对接沟通,做好与上级规划衔接。结合我省实际,会同相关部门筹划成立做好我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机构,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谋和政策咨询。

  二是谋划建设项目。配合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积极谋划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区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特别是注重筛选具有长江文化代表性、历史和现实意义十分突出的标志性项目。坚持项目谋划与建设保护规划编制同步研究、同步推进,将建设项目纳入到我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当中。

  三是加强保护传承。开展长江文化文物资源系统调查,摸清遗址遗迹状况,划定保护空间,严控开发强度,实施遗存发掘本体修缮保护工程。加强长江文物保护和动态监测,统筹推进整体性、抢救性、预防性保护。推动长江沿线非遗代表性项目记录,健全长江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加强非遗分类保护、成果保存和转化利用。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扩大传承人群,提高传承实践能力。

  四是推进文旅融合。以融合发展为导向,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叠加、优势互补,推动长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长江文化为主题,以全域旅游为抓手,以长江水韵、岸上风光、历史故事等为载体,将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发展相融合,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红色旅游、城市旅游、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度假休闲、中医康养、研学旅行等旅游业态。

  五是弘扬长江文化以历史文化传承为落脚点,深入挖掘长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多维度宣传展示。继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下游文明模式研究”国家课题项目,开展人字洞、华龙洞、凌家滩、汤家墩、皖南矿冶遗址等发掘研究,进一步阐释长江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引导文艺工作者围绕长江历史文化、风土民情,人文典故等进行采风创作,创作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加大长江商贸、历史名人、传统技艺、民间戏曲等阐释力度,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精神,讲好长江历史和当代故事,深化对长江文化的认知。推动长江沿线文保单位、文博资源、非遗项目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衔接,强化文化遗产价值阐释和传播,促进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非遗的活态传承。

  特此函告。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

  联系电话:0551-63608347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2年6月21日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