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4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文物保护处 时间:2023-06-29 11:08:16 字体:   

许兴海代表:

       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皖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力度的建议,由我厅主办,省教育厅会办。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高度重视皖北地域文化的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

       皖北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加强皖北地区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文化产业对推动皖北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高度重视皖北地区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

       一是加强皖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重点,推进皖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编制公布《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安徽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实施完成柳孜运河遗址病害处理、大运河泗县段黑臭水体治理等工程。推进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整治、大运河泗县段保护展示、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禹会村环境整治、双墩遗址环境整治、寿春城黄家孤堆、禹会村遗址博物馆、双墩遗址配套设施建设、寿春城牛尾岗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程。完成淮北赵氏宗祠、蒙城万佛塔、捻军会盟旧址、垓下西北段城垣等文物维修工程。推进实施宿州市大运河出土瓷器修复、宿州市博物馆馆藏石质文物保护修复、萧县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展陈提升等文物保护项目。经过近年的维修,皖北地区文物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环境得到改善。柳孜运河遗址、垓下遗址等遗产点已成为人们休闲游憩的重要场所。

       二是积极做好考古发掘工作。加强皖北地区考古发掘研究工作,继续推进淮南武王墩、寿春城遗址、禹会村、垓下等考古发掘,以考古成果实证皖北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开展配合灵璧凤山大道等建设工程抢救性考古发掘,召开专家论证会。出版《柳孜运河遗址第二次考古发掘报告》等考古发掘成果,不断充实完善皖北地区文化内涵。

       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组织申报《老子传说》、华佗五禽戏、花鼓灯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实施皖北地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以数字化的方式系统记录皖北地区传承人。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加强皖北地区文物保护利用,丰富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方式,提炼皖北地区文化价值。推荐申报一批国保、省保单位,认定公布一批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启动亳州中医药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在推动皖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关于继续加大政府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文物保护资金。近三年,我厅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文物保护资金2.4亿多元,用于萧县淮海战役总前委和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展陈提升、泗县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保护展示、蚌埠禹会村遗址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工程。2019—2020年省财政设置2亿元红色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23个革命老区贫困县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其中皖北涡阳、砀山、怀远等10个贫困县安排经费2600多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央预算内资金约1.8亿元,用于大运河泗县段的保护展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泗县段生态长廊、游客服务中心、濉溪柳孜运河遗址永久性保护大棚等项目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垃圾收集、供排水等配套附属设施建设。

       三、关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宣传。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利用文化遗产日、博物馆日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将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场放在淮北市,举办丰富的展演活动,加强皖北地区文化宣传推介。在阜阳市举办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在宿州市举办“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遴选二夹弦、泗州戏等剧种进行展演。在淮北市举办2022年大运河非遗展暨“非遗进景区——全省传统戏剧扶持项目汇演比赛”。组织皖北地区非遗项目参加第五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第五届湘鄂赣皖四省联展、“走进澳门——安徽美食文化周”等活动。

       二是开展多种形式文化宣传。开展“徽风皖韵”每日一图宣传,充分展现安徽精彩山水、魅力人文、城乡新貌。组织“听故事·游安徽”活动,相继推出“文物、非遗、美食、考古”等9个系列、近300期节目,将皖北地区文物、非遗、美食等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推介。推出“美好安徽dou起来”发布视频3.3万条,播放量28.8亿次。坚持与港澳台旅游界开展线上交流,“海外云推介”走进东南亚、欧美,安徽文旅新媒体国际传播力指数保持全国前列。“驾游安徽品牌”获评全国宣传推广优秀案例。

       三是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国际文化博览会“运河文化”论坛,组织宿州、淮北大运河出土文物参加长三角大运河出土文物展览。江浙沪皖四地签署《长三角地区推动文物博物馆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协会(学会)战略合作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博物馆文创联盟协议》,策划组织“跟着考古去旅游”活动,成立长三角红色文化旅游区域联盟,开展长三角博物馆展览交流等活动。

      四、关于加大皖北地域文化保护、传承及活化利用创新人才培育力度

      一是加强皖北地区文化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认真组织皖北地区文化系统人员参加全省文物保护工程培训班、项目申报培训班、消防安全培训班等活动,提高皖北地区文化系统专业能力。依托教育系统,支持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蚌埠工商学院等12所皖北地区本科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等 97 个专业点。支持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皖北地区高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旅游管理等 35 个专业点。

      二是加大对皖北地区高校项目支持力度。省教育厅在“安徽省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中,特别设立皖北振兴和大别山脱贫攻坚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项目,鼓励皖北地区在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方面先行先试。淮北师范大学获得“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中央资金1亿元,阜阳职业技术学院获得“十三五”产教融合中央资金 1.5 亿元。将安徽理工大学等皖北7所学校列入“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支持院校。支持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16所皖北地区高职院校积极开展高职扩招。2022年,支持皖北地区高校立项建设“四新”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等42类共1055项质量工程项目。支持皖北地区高校深入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安徽理工大学等10所本科高校获批立项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等 800 余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三是鼓励皖北高校开展文化产业相关学科技能竞赛。2022年,支持安徽财经大学举办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支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安徽省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

       下一步,我厅将会省教育厅、高校等单位,进一步加强皖北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培训,加大文化产业教育、高等教育投入力度,支持地方高校培养善于开拓皖北地域文化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夯实人才基础,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五、关于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特色街区和文化社区

       一是全力推“双招双引”。在十大新兴产业专班中,率先举办全省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推进会,首次举办“双十佳”项目评选(十佳谋划项目、十佳落地项目),其中亳州北关历史街区保护利用、阜阳城市圈数字化运营中心、淮北濉溪古城项目等皖北地区文化产业项目入选。强化部门联合联动,成立新媒体及数字出版、数字创意设备制造及设计服务、影视动漫演艺、广告会展、智慧文旅体育5个专项推进组,形成分组协调推进机制。深入淮南等地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市县专班项目谋划、运营和调度能力。

       二是大力谋划文旅消费项目。积极培育夜间文旅消费行业标杆,淮北市隋唐运河古镇等6家街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组织开展第二届安徽夜间文旅消费品牌“四个十佳”评选,淮北市隋唐运河古镇隋唐草市、亳州市建安文化广场、宿州市南翔云集文化商业街、亳州市南湖公园灯光水舞秀、淮北市树人书店、淮南市“悦读寿春”无人值守书屋、蚌埠市阿财老铺龙虾土菜馆、亳州市耳房音乐餐厅、阜阳市火车餐厅等项目入选。策划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美食行动,推出200道特色美食、100家体验店、10个体验街区、49个美食村、20条美食旅游线路,编印《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画册,制作主题宣传视频,组织特色美食大赛、“美食带你游安徽”等系列活动300多场次,淮北榴园地锅鸡等皖北美食销售同比增长超100%。

      三是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举办第七届安徽省动漫大赛暨第三届乡村文创大赛。以 “皖美惠民季 暖心乐万家”为主题,聚焦“五看一游”(看书、看报、看演出、看电视、看电影、皖惠游),举办第九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吸引1000余家特约商户参与,省市联动发放文旅商贸惠民消费券近1.9亿元,参与消费者100余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皖北地区文化产业支持力度,创新招引方式,用好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惠民消费,举办第十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努力推动皖北地区文化产业争创国家级品牌,打造优化省级品牌,开展第八届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活动,举办全省第八届动漫大赛暨第四届乡村文创大赛。组织皖北地区文化产业参加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国家级展赛活动,提升皖北地区文旅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非常感谢您对我省文化遗产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欢迎对我们的工作继续提出意见和建议。

 

       办复类别:B类

       联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处

       联系电话:0551–62999801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

              2023年6月25日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