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阅读一卡通”倡议书发布 共推流动的阅读盛宴

来源:安徽省图书馆 时间:2020-05-27 09:59:14 字体:  

  为推进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城市阅读一卡通”要求,全面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20年5月25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安徽省图书馆共同向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公共图书馆发出“城市阅读一卡通”倡议书,号召各馆通力协作、开放创新,共同实现“借阅办证零门槛,文献传递无边界,个性服务通全域,通借通还重实效”,让爱书人一路走来一路读。

  长三角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区域内各公共图书馆的优质服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18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县级以上图书馆共368个,其中上海23个、江苏116个、浙江103个、安徽126个,图书馆从业人员共10992人,总建筑面积为349.08万平方米,图书总藏量28735万册,人均藏量1.275册。2018年,长三角地区总的图书流通量为26366万人次,三省一市读者共借出17839万册书刊文献,人均外借0.791册;整个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共举办了41854场活动,共计2333万人次参与。“城市阅读一卡通”倡议书的发布,将进一步有力推动阅读在区域内的无障碍流动,深化长三角公共图书馆之间的合作互动,从而为实现长三角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体化发展增添新的助力。

  借阅办证零门槛

  旨在呵护读者流动的阅读习惯,让在路上的差旅客和通勤的上班族,离开了自家的书房或所居住的城市,仍可以无障碍地享有图书借阅服务。“借阅办证零门槛”倡议的愿景是,在长三角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三省一市的读者将无需在不同地区分别办理读者证,便可阅览区域内任一图书馆规定范围内的文献资源。同时,在保证各公共图书馆现行流通政策自主权的前提下,倡议书也鼓励各馆进一步探索信用免押金办证,在区域内已有145个公共图书馆开通信用免押金借阅服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这一利民服务举措的覆盖面,真正实现服务的均等化。此外,倡议书还鼓励区域内各公共图书馆深化改革实践,逐步实现读者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市民卡等现有证件认证,或各类网络信用平台的认证等方式,即可享有便利的外借服务;创新技术应用,积极构建二维码认证、无感认证等运维管理模式,让阅读成为随时随地的享受。

  文献传递无边界

  旨在促进优质及专业读物的充分流动,逾越地域的阻隔和馆藏的局限,满足公众阅读和专业研究的个性化需求。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已有64家高校及公共图书馆建立了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机制。倡议书号召区域内更广泛的公共图书馆加入并进一步完善这一机制,切实保障读者对文献资源特定而迫切的传递需求;同时探索推进区域内公共图书馆读者的统一认证和书目信息的统一检索,让文献资源的流动更为便捷、更为高效。

  个性服务通全域

  旨在探索创新快捷、流动的阅读场景,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与服务模式,实现阅读习惯与生活场景的深度融合,让书跟着人走。倡议书号召长三角区域内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合作开展信用网借、O2O网借、在线预约、线上“你选书我买单”等个性化借阅服务,把读者选书环节置于网络平台端,将取书和阅读的场景置于城市的多元聚点,或是服务到家。目前,在长三角区域内已有多家城市公共图书馆启动了线上线下打通的创新服务,截至2019年底,以上海市杨浦“书界”、浦东“易悦读”品牌,南京共享图书馆,浙江信阅服务,合肥市信用网借等O2O网借服务为代表,长三角地区已有37家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借阅服务,累计用户达到166万,仅2019年新增读者就达42万,全年借阅总量达245万册次,且仍有巨大借阅需求尚未发掘。倡议书支持区域内更广泛的公共图书馆开展进一步探索,使图书馆不再只是阅读的场所,而是播撒阅读种子和阅读兴趣的孵化器,通过优化图书的流动方式,让纸质阅读同样嵌入人们日益“快递化”的生活日常,满足公众对于碎片化阅读、即时性阅读、社群化阅读的需求,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能级。

  通借通还重实效

  旨在加强全阅读资源的合理流动共享,提升区域内公共文化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使一体化发展成果更可持续、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安徽省目前有合肥市实现所有市、县、区图书馆和100多个城市阅读空间的“一卡通”;铜陵、马鞍山、蚌埠等地实现图书馆与所在区域城市阅读空间的“一卡通”服务。而今天,倡议书号召长三角区域内各公共图书馆在落实县级总分馆制建设的基础上,在投入产出可持续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开展通借通还服务,积极推动同城“一卡通”的切实落地,实现文献协调采购、联合编目、统一检索、通借通还和统一培训;同时呼吁已基本实现本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继续探索,积极促进服务从中心城市向整个都市圈辐射,让阅读润泽更多人。